http://www.worldwatch.org/energy-intensity-energy-efficiency-gross-world-product-emerging-economies-infrastructure-development
大綱 —
全球能源強度(Energy Intensity 註1)在過去兩年(2009-2010)呈現逆勢成長
從1981到2010年全球能源強度共減少20.5,平均每年減少0.8%
網頁資料Yearbook Statistical Energy Review 2010
這一波下降趨勢主要歸功於知識型經濟(knowlege-based economy 註2)的崛起
2008-2009年全球能源強度首次出現過去三十年不曾有的上升趨勢
「我們得找出消耗更少能源的方式,讓人們回去工作並且改善經濟狀況。」
— 看守世界執行長Robert Engelman
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對全球能源強度的影響也十分顯著
2004到2008年原油價格上漲超過3倍
2008下半年又跌了75%,導致全球能源強度的上升
網頁資料Weekly All Countries Spot Price
能源強度在已開發或是工業化國家中皆為減少趨勢
中國大陸在過去30年內減少了65%
新的工業化或經濟轉型中(transitional 註3)的國家能源強度起伏較大
南韓從2000年之後便致力於將能源使用在新科技的研發,
以及開發乾淨能源
未來數年,大型基礎建設的發展可能導致全球能源強度繼續上升
但長遠來看,投入綠色科技以及乾淨的再生能源到新興的工業中,
還是可以促使全球能源強度下降
「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跟再生能源的開發,是轉型至永續能源的兩個關鍵」
— 看守世界氣候及能源計劃主持人Alexander Ochs
註1:能源強度 Energy Intensity 是以國家為單位,將總消耗能源除以國內生產總值GDP所得出,wiki,參考網頁。而本文中的 Energy Intensity 指的是全球能源強度,是把全球能源消耗除以全球生產總值(各國GDP的總和)。簡單來說就是每單位經濟生產所消耗的能源
註2:知識型經濟 Knowledge-Based Economy 參考經建會的定義,軟體產業以及數位內容產業即屬於知識型經濟
註3:轉型國家 Transitional Country ;wiki;是指該國經濟體系(價格、交易項目,,,)正從中央政府控制轉成由自由市場機制決定
心得 —
基於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的不信任感, —
(GDP這項指標完全忽視環境成本及社會正義,
搜尋GDP environmental cost可以找到一堆文章來解釋)
— 我稍微把 Energy Intensity 的公式寫下來
EI = EC / GDP
EI = Energy Intensity
EC = Energy Consumption)
GDP就是你常常會在新聞上看到,各國拿來誇耀自己經濟成長的指標
這公式這麼簡單,以致於任誰都看的出來,要降低這項指標,
要不就降低總能源消耗量EC,要不就拼命提升我們的GDP
沒錯,陷阱就在這裡。
在大多數人還認為GDP=幸福美好的未來的現在,
努力提升GDP又可以降低Energy Intensity,不是一石二鳥嗎?
問題在哪裡呢?
最簡單的例子,台灣所有的工廠改建成蘋果代工廠,所有農地改建高爾夫球場,山上跟海邊全部蓋民宿跟渡假小木屋,山谷堆滿別的國家不要的廢棄物,
我們的GDP一定狂飆。然後,請想像一下這幸福美好的生活。
當然我知道台灣的環境不可能做到上述那樣,但這就是GDP的真相
雖然 Energy Intensity 這項指標有這樣觀念上的陷阱
非常讓人欣慰的是,文章中也提到,
過去三十年Energy Intensity的下降趨勢,
知識型經濟 Knowledge-based economy 功不可沒。
比起農業以及工業經濟,知識經濟對環境的衝擊可算微乎其微
個人經驗來說,至少動畫公司不會把算爛掉的圖往河邊倒就是了:D
數位內容產業加油~!!!
台灣的數位內容已經喊了N年了…期待靠政府搞起來不如你買樂透中獎以後自己成立公司來搞吧。
回覆刪除別傻了,孩子
我沒有期待政府啦
回覆刪除不過話說回來,政府至少還有在輔導金大放送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