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台灣動畫產業的巴別塔

最近有朋友在facebook上面分享這個


















然後底下這是我同事阿哲慷慨激昂的評論

新聞節目大概也是看報紙新聞寫節目企劃講稿啊


關於技術面,這整個節目裡面,從頭到尾都沒提到技術面,都把世界想成只要有創意,一切就水到渠成可以大賣特賣。那怎麼不說就連魏得聖有部賣座片海腳七號,賽德喀疤萊還是籌資很辛苦。若不把目標市場放在中國或承接真正有業務收入的影片,光人事成本就會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隨便算一算,若十人的動畫公司,每月就要有三五十萬的現金流,一百人的,就是三五百萬,再加上其他軟硬體水電雜項開銷,若一部動畫電影或電視影集要做一兩年,就要有起碼幾億元的準備金來等著燒掉,啽且這都還沒算上做完後的各項行銷參展等宣傳費用。


做動畫要是像電視節目或談話節目那麼速成,就該去一傳沒啦,這節目也沒去訪問一傳沒、西雞、大万等等的業界,只有訪問SQFA,該說是節目企劃沒想到,還是時間太短沒辦法面面俱到?


學生作品因為學校教學的關係,都會偏向藝術或個人概念表現層面,還是一句老話,要是大家都當導演,那誰來畫動畫?學生時代就是一個人搞定所有事情,但動畫案怎麼能這樣搞,學生在學校沒學到團隊合作或真正專業的技術,到業界要持續學習或鑽研相關領域的技術,也是很辛苦的。


學校老師拜託和學生一起多做幾個可以得到奧嘶卡最佳動畫短片或安媳首獎或Sigg西瓜服raph入圍的案子出來,愈多成功案例,你們說的才會有愈多人相信,也會有愈多經驗的累積


要比動畫就是拿作品出來PK啦,就像在好萊塢要比實力就拿票房出來PK一樣

(*一些專有名詞馬賽克以防萬一*)
因為覺得這言論實在太精闢,被 facebook 的 what a crap in your mind? 淹沒很可惜
所以決定備份到我的精華區
以便萬一哪天阿哲開動畫公司可以拿出來激他


其實在動畫公司打混也三年了
看完這系列影片真的會感到唏噓
只有講到皮毛而已
說環境差無法承擔台灣學生的創意
環境怎麼個差也不講清楚
政府的輔導金制度是不是該反省?
教育體制培養的人才都到哪去了,流往國外了嗎?
跟品質成正相關的技術面有沒有在提升?
我當然知道台灣有創意有夢想的年輕人爆多
所以我們小老百姓可以做什麼?
少打一些線上遊戲、拿錢投資動畫公司、花錢看國片
這樣夠嗎?
政府如果只是想半調子的掏錢出來
「你看我這樣有算在支持動畫產業喔」
不如就算了吧

理不出個頭緒
讓我想起在咕嚕咕嚕魔法陣看過一個笑話

世上最偉大的建築師阿里不達
蓋了一座頭上腳下,成倒三角形的塔
事實上是
快蓋完的時候,他才發現設計圖拿反了

我想做數位創意或多或少也像這樣
反正只要塔不倒,你就贏了嘛

不過我們要先想辦法統一我們的語言
真是麻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